《背影》中的父亲:纳妾丢了官,借钱办丧事,却执意给女儿买橘子

《背影》中的父亲:纳妾丢了官,借钱办丧事,却执意给女儿买橘子

母亲的背影办丧爱就像河水那般温柔,哺育着我们茁壮成长。中的执意

而父亲则像是父亲一座巍峨的高山,让他膝下的纳妾孩子们能够无惧风雨。

只因为有他那厚实宽广的臂膀,足以扛下生活中的借钱橘所有。

父亲的儿买爱是沉默的,是背影办丧含蓄的,却也是中的执意炽热的。

正如中学教材中的父亲一篇文章:《背影》。

讲述的纳妾只是一件十分寻常不过的小事,作者朱自清的丢官母亲去世了,朱自清从外地赶回家乡,借钱橘同父亲一起为逝去的儿买母亲举办了葬礼。

在朱自清乘坐火车返回的时候,和他多年来关系生疏的父亲,却坚持要在火车站买一袋橘子,送给朱自清,让他在火车上吃。

父亲不再挺直的脊梁,发丝间的花白,以及爬过围栏时的蹒跚,这一切都让朱自清久久无法平静下来。

而现实中,朱自清的父亲却不只有感人的这一幕,更多的其实是生活的不如意和狼狈。

纳妾丢官

朱自清出生的朱家,在当时虽称不上名门望族,可毕竟是士林出身,在当地也算得上是上流社会的人物。

朱家不同于普通百姓,他们是清贵的士大夫阶层。

朱自清的父亲名叫朱鸿钧,当时靠着朱家的名望,以及个人的才干能力。

把官最终做到了徐州榷运局长,这个职位虽然算不上什么高官,可是手中的实权却着实不小。

因为他管着徐州的烟酒公卖事宜,烟酒这项买卖,从古至今都是高利润的产业。

管着一个城市的烟酒买卖,手上的实权不可谓不大,从中所能捞取到的好处,也足够让整个朱家的生活衣食无忧。

但是,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,也有和原配太太两地分居的原因。

朱鸿钧不甘于独自一人的寂寞,就在当地迎娶了一房小妾。

这在当时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,有钱有势的人家里多的是姨太太和小妾。

只要你能够养得起,法律也不禁止。

但是却也因此,为朱家的没落埋下了伏笔。

正所谓是家和万事兴,只有一家人和和睦睦,一直团结对外,那么这个家庭乃至家族才能兴旺发达。

在纳妾一事上,朱鸿钧做得最过分的一点,就是并没有与原配夫人商量,就自己做了主张。

事后,他的原配夫人也就是朱自清的生母,在得知这个消息后。

出于女人的嫉妒心和原配夫人的自尊,中途又受了有心人的挑拨,竟然直接从扬州闹到了徐州去。

因为这件事,朱鸿钧的局长差事被撤销,朱家就此也开始走下坡路。

但是朱鸿钧却并不觉得在这件事情中,他哪里有做错的地方。

诚然,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,纳几个妾室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

妻子这么不懂事,害得自己就这么不明不白地丢了官职,这样的态度自然让其原配夫人更加苦恼。

当时的朱自清已经接受到了新文化思想的熏陶,理性地分析其中缘由,认为父亲会有今天的窘迫遭遇,其实全都是自己的原因,和别人根本没有关系。

而事实也确实如此,陈旧的思想观念早已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。

我们这个历经五千年沧桑历史的伟大民族,当时正发生着惊天动地的变化。

不是版图的更迭,也不是政权的兴亡,而是更加深入人心,来自灵魂深处的变革。

这是从根本上的改变,是向旧思想,旧文化的一种宣战。

只不过,要打倒的不是一切旧文化,而是随着数千年发展以来。

缠绕在传统文化身上的枷锁,以及那些以礼仪规矩为名,而活生生“吃人”的蛀虫。

因为思想观念的剧变,父子之间的隔阂也愈发显露出来。

甚至,后来朱自清在娶妻生子之后,都没有向远在扬州的父亲打过哪怕那么一个招呼。

朱鸿钧自然无法容忍这样的忤逆,当即就向全家和族人昭告。

只要他还在,朱自清就休想踏进朱家的门一步。

理想和现实

随着岁月流逝,光阴如同流水一般悄然流过。

朱自清的母亲去世了,昔年的朱家而今早已落寞。

朱鸿钧四处借钱,这才为自己的亡妻办了一个像模像样的葬礼。

当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,朱自清星夜兼程,赶回了扬州。

两个男人相视无语,只是父亲往昔倔强的脸上,现在也出现了老态。

他们的话语并不多,朱鸿钧或许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对朱自清说。

可是,当儿子真正站在自己的面前时,所有的话仿佛都在这一刻消失了,唯有眼中掩饰不住的慈爱和关切。

朱自清与父亲的矛盾,根源上就来自于二人思想观念的不同。

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,朱自清时刻秉承着先进的思想观念,从某些方面来说,对于传统文化,他是蔑视也是不屑的。

而他的父亲朱鸿钧,却又是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,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出身。

两代读书人之间,年龄的差距不算大,可二人间却像是有一条无形的鸿沟,隔断了他们的交流。

诚然,旧的思想观念有些已经落后,跟不上世界的发展进程。

但是,古语有云:大道三千,殊途同归。

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远要多于糟粕,先祖筚路蓝缕,多少古圣先贤皓首穷经,只为给后人留下一册册修齐治平的经世学问。

后人不该将这些都送进火化炉,承前启后,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途。

在当时,哪怕是现在而言,学问思想远不止一个学说,一个学派那么的简单。

这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锋,是远比枪林弹雨,飞机大炮还要更加凶险的争锋。

因为飞机大炮只能摧毁一个人的肉体,而思想却能毁掉一个人的精神,乃至灵魂。

纵观古今,一个民族真正的灭亡,并不是国家的毁灭人民的死亡,而是代表这个民族的文化彻底从这个世界消失。

只有到了那个时候,这个民族才是真正的灭亡。

对于自身的思想观念,朱自清和父亲都有着自己的坚持。

但是当成家之后,朱自清自己也成为了一位父亲,从家庭和生活的层面而言,他也逐渐地理解了当年的父亲。

或许正因为如此,才有了如今传颂的《背影》。